荆门第三方物流,荆门现代仓储,全国零担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持续推进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落地见效

2021-05-26 10:49:17

作者│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副教授 黄剑炜、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硕士研究生贺电、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朝江

编辑│李佳妮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应急物流体系是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重要物质支撑。因此,亟需在“十四五”及今后15年现代物流发展的宏伟蓝图中,规划建设应急物流体系,提升对国家和社会流通体系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5.jpg



图片来源于中铁快运

一、我国应急物流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当前,在我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倡议下,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的安全维护越来越突显。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对亚裔人种的歧视、科技封锁限制、以人权为主导的经济对抗此起彼伏,不仅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深入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安全。国内环境总体趋势向好,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旱灾、洪水、虫灾、泥石流、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等社会突发事件仍然较多,为维护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国家和社会的应急物流面临巨大挑战:一是时效性高,突发事件往往难以预测,应急物流准备和反应时间很短,要求应急物流体系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二是专业性强,应对突发事件不仅救援力量要专业,应急物流力量实施伴随保障,无论从救援环境的自主适应、救援物资的储存配送,都需要专业化的应急物流力量做支撑;三是敏感性高,突发事件关系民众生命安全,应急物流全过程很可能暴露在公众媒体下,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国际不良影响和社会舆论;四是主体性强,突发事件救援往往以应急物资保障为核心,应急物流行动成为救援行动主体,以带动其它行动同步展开。



6.jpg



图片来源于中铁快运

二、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现状

从2003年提出应急物流以来,在国家和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应急物流体系的强大抗冲击能力,有效维护了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但是,面临多种安全威胁,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操作性法规相对缺失。我国颁布的《国防法》《消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规,宏观管理、原则性指导较多,对应急物流指挥、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缺乏细化,操作性不强,急需出台应急物流专项法规。

二是应急物流相关信息不透明。目前,尚未形成融合军警民的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应急物资需求、资源和过程存在“迷雾”,不仅易于造成巨大浪费,更加剧了应急物流运作难度。

三是物资储备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目前,国家和行业协会尚未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目录,部分专业虽有目录清单但更新周期较长,导致应急需求与物资储备品类不匹配、数量不够用、布点不近便、储存不配套。

四是专业化力量相对缺位。应急物流各功能模块能力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应急环境下快速收发、分拣、配送等专业力量;应急物流力量与专业救援力量不匹配,难以满足专业配送需要。

三、持续推进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逐步健全应急物流法规标准

应急物流涉及国家和社会诸多方面,要保证应急体系的高效运转,必须理顺社会各层级的供应关系,厘清应急管理与物流各职能部门的界面,区分各类运输、储备、配送等保障实体的社会责任,优化国家和社会应急物流运作的流程,合理配置国家、军队、政府、企业、家庭等的应急资源,在国家和社会制定刚性贯彻应急物流的法律和规范。

首先,在国家层面出台应急物流管理法规制度。明确应急管理部所属应急物流相关机构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责;规范国家、政府、地区从事应急物流中所承担责任范围;规定动员军队、地方企业和其他支援等力量后的补偿机制。

其次,在地方政府层面出台相关应急物流保障法规。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区域特点,明确指挥协调中各部门应尽的职责,规范其权责范围;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标准,制定统一的演练行动;规定军队应急物流、普通物流企业在突发事件中担负的具体职责,包括具体业务配合、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等。

第三,在物流行业层面出台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依据应急物流专业要求,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企业(荆门第三方物流,荆门现代仓储,全国零担)、军事应急物流在技术上接轨的标准;规范各类各型突发事件中应急物流管理标准;规定应急物流中依据货物特性和服务对象要求实施保障标准;完善物流企业应具备的应急物流保障效能标准。



7.jpg



图片来源于中铁快运

(二)逐步开发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是解决应急物流中需求、资源和过程“迷雾”的主要手段,应加快整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深度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军地资源,构建数据共享、数字可视的信息网络平台。

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区分数据层、算法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实现突发事件监测及发布、应急物流预案管理、应急物流辅助决策、应急物流可视化、应急物流要素统计分析、捐赠物资统计分析、应急物流法律法规管理等功能模块。

为实现应急物流资源在平台上的实时掌握、共享和沟通,一要推进应急物资编目。应急物资相关数据的可视化,是建立在应急物资实现编目编码的基础上,应当分别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所需应急物资进行梳理分类,完成通用、专用和特需要应急物资的编目编码,并实现从物资生产出场到用户使用消耗全过程跟踪管理。

二要规范物资数据录入。打破多层级、多部门之间物资资源共享壁垒,加强各类物资资源数据通用性整合,将原有各自分散的、不同格式的、不同类别的应急物资资源数据统一接入到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基础层,实现应急物资资源数据基础录入的标准规范,确保国家应急物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要建立数据核查机制。由国务院(各级政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及有关军队人员,按国家、省、市、县四级建立应急物资数据核查机制,核查上报应急物资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应急物资数据及时更新。每两年或重大突发应急事件结束后,组织专人进行线上数据与线下资源核查,避免因错误数据误导应急物流指挥调度。

四要评估优化平台运行。以典型突发应急事件场景下的演练作为评估平台运行效能的重要抓手,并对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应急物流进行复盘评估,组织专家组对基于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所制定的运输、仓储、配送、回收等方案进行效能评估,查找问题,优化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模块功能和运行流程,提高应急物流辅助决策和资源调度能力。

(三)逐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依托和物质基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重点是搞清“储什么”“储多少”“储在哪”“怎么储”的问题,在国家和社会形成品类齐全、规模适度、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格局。

一要实现储备目录常态更新。加快论证形成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梳理建国以来国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区分传统和非传统类型,统筹考虑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新样式,调整增加相应应急物资种类,建立定期动态更新机制。

二要建立物资储备精准规模。系统分析各地区突发事件及保障物资的历史数据,预测突发事件的种类、规模、时节等情况,逐级提报、综合测算,形成精准量化的应急物资需求;综合考虑交通运力、配送网络、社会资源、生产能力等因素,建立国家和社会各级储备仿真模型,动态测算调控库存量,形成比例均衡、结构合理的储备规模,同时建立快速回补机制,确保及时恢复储备规模。

三要规划应急物资储备布局。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特点、物流资源基础及历史突发事件等情况,按照应急物资储备层级和空间关系,加快构建大型化、综合化、智能化的物流枢纽,形成物流通路顺畅、枢纽节点衔接的应急物流骨干网络;综合考虑保障区域、生产能力和物流能力等因素,优化承储企业的地理空间分布,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规划论证覆盖国土全域的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四要集约应急物资储存方式。按照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将储存物资分拣组套,集装化储存管理,形成综合性单元模块,便于精准调拨快速配送;集约实物、经费、技术以及生产能力储备等方式,探索形成一线救援机构、应急物资仓库、代储企业三级储备体系,形成前后衔接、快速响应、持续稳定的供应链。


8.jpg


图片来源于中铁快运

(四)逐步建强应急物流专业力量

专业化应急物流力量是实现快速、高效救援的关键。应对自然和社会突发情况,需要专业化救援队伍,专业化救援队伍需要专业化物流力量做支撑,必须着眼专业化救援的能力需求,有重点地加强应急物流专业力量。

首先,依托现有物流体系建强专业力量。根据各区域突发事件特点,区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构建应急物流力量体系。应急物流园区,突出综合调度、物资储存、流通加工、多式联运转换等综合保障能力;应急物流中心,突出区域集散、集装集卸、单元化储存等中转衔接能力;应急配送中心,突出快速接收、分拣组套、精 确前送、伴随救援等面向用户的专业服务能力。

其次,着眼保障场景研发专用装备。针对边远山区、海岛等特殊地理环境,大力研发无人化、全地形化运输配送装备;针对高寒、高温、高湿、高盐、抗震等特殊条件环境,重点研发物资储存、包装装备;针对有毒气体、易感染、辐射强等恶劣环境,集中研发高防护、自装卸、远程遥感的搬运、分拣装备等。

最后,强化应急物流专业人才队伍。根据应急物流岗位能力需求,重点培养统筹能力强、管理素质高、专业技能全的指挥管理人才;重点锻炼快速分仓布局、港口装卸搬运、集装包装作业、大货司机等一线关键岗位人才;重点扶持精研保障预案、演练指导、辅助决策的专家型人才,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应急物流专业人才体系。



10.jpg



图片来源于中铁快运

【参考:杨子健、李威《国家物资储备履行应急职能的思考》;霍永强、于波、王梓宁《基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物流体系改善建议》;杨山峰《基于突发事件救援的我国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构建》】

(本文发表于《快运物流》杂志2021年4月刊,物流“十四五”专题(二))

网络编辑:雨水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