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第三方物流,荆门现代仓储,全国零担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零担分拨自动化,要分几步走?

2020-09-18 15:14:43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贾艺超

下午 4 点到晚上 12 点左右,是山西老鸿运物流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工作时间。这些设备单日平均处理货量超过 1 万票。而这种高强度的分拣作业,在过去往往要持续到次日凌晨三四点。

从快递到全国零担,荆门第三方物流行业正在撕掉“劳动力密集型”的标签,技术的力量正在向行业进一步渗透。

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前,老鸿运物流第 一次上分拣设备(那时候是皮带机)时,企业经历了多次阵痛,效率问题、货损问题、员工不支持等多种因素下,总经理任云娟坦言,“我们当时把它当废铁卖过一回。”

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区域网企业,比如老鸿运物流、辽西物流、黑豹物流、庆隆物流,以及全国型零担快运企业百世、德邦等,近几年都纷纷上线了自动化分拣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自动化分拣设备能够在这几年,在零担企业大范围跑通?

成本驱动下的零担自动化

从开始应用,到真正走通,老鸿运物流的分拨自动化之路用了三年时间。

率先引进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快递行业,将整个操作成本结构性降低,同时大幅提升了效率与产能。因此这种应用,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一种标杆作用。随着场地、人工等成本的上升,引入这种快递领域里得到验证的自动化设备,也是大多数零担物流企业的想法。

但这一引入也并非那么容易。老鸿运物流引入设备的过程中,任云娟也逐渐认识到,零担自动化绝不是单纯投一套设备那么简单,需要与场地、人员、系统、货量等同步协同。自动化不是一套设备,而是一套体系。

首先,技术进步使得零担自动化成为可能。

而今天的自动化设备,基本可以承载 200kg 左右的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小票零担、区域网这样票均较低的企业(票均重量基本在 150kg 以内),这种自动化设备对成本的改变有着明显的规模效应。设备载重标准的提升,使得企业可以划分出相对规模性的货物,技术的应用开始有了场景。

第二,系统同步进行。

荆门第三方物流,荆门现代仓储,全国零担


“窜货、货损、效率等根本提不上来。”直到后来上了系统,才将设备与人匹配到一起。“系统相当于将整个链路可视化,给了每个人更确切的职责分工,并有可监督的节点。这个时候,设备才真正与人交互起来。”

第三,人才与培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物流行业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纯靠卖苦力;而如今,随着人才的自然更替,开始有 80 后、90 后年轻力量流入这个行业。对弘业物流而言,这种现象在去年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也从认知层面上为新技术的推行做好了铺垫。

过去三年时间里,弘业物流每年在培训投入上就花费数百万元。对内,员工认知、业务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体系,无形资产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新事物”对企业的反推力

正如前面所说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有着明显的规模效应。这对企业货物的货量规模、标准化程度,都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对企业内部而言,一方面,在客户端,过去客户打包货物时,基本是遵循打包的越大,装的越多,运费越低的思想;而现在客户“变聪明了”,将货物分成小包,一来货损会变少,二来搬运也方便。这种情况下,货物逐步变得标准化、小票化,为设备运转撑起了足够的货量规模。

另一方面,在时效方面,过去物流操作基本是晚上作业,因而客户会认为不管多晚都收货;如今,自动化设备的集中化处理,大幅提升了分拨的效率,挤出了更多的时间;这时,物流企业可以扭转客户理念,让客户提前发货,如此一来时效产品也出来了。

对外而言,自动化设备的集中化处理,使得其产能在白天基本是闲置的;因此,任云娟试图通过“共享资源”的方式,构建起一个平台。

这种模式探索,一方面可以为落货线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弘业物流的网点而言,也可以扩大收派件范围。

“新事物”带来的不仅是成本效率上的改善,更是商业模式上的重塑。

转型中的两大支撑

当前,类似弘业物流这样的腰部企业,都普遍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瓶颈。而转型过程中,钱的问题是相对最 好解决的,另外两个核心问题比较难解决——人才与管理。

第 一,人才梯队的搭建。

“人口红利”对应的是人员成本,而“人才红利”对应的是打通人的认知。

相对而言,物流行业里抓住“人才红利”的企业,就是我们称之为“物流黄埔军校”的德邦。转型期的腰部企业正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他们的应对手段也比较简单粗暴,就是挖人。

第二,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

现阶段,物流行业的腰部企业正在经历一个从团伙走向正式组织的过程,管理开始从粗放走向精细化。在人才梯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开始从原来的“蓝领管理”,走向“二元制管理”方向。管理的复杂程度的升级,也迫使企业需要摸索相对应的方法论,形成一套适应自身的公司制度和管理体系。

很多情况下,企业的转型不是堵在了资金难题上,或是老板的投入意愿上,而是在于内部没有形成一套与“新事物”相对应的体系。零担自动化的大范围跑通是一种现象,但是,这些企业支撑“新事物”跑通的体系,或许才是我们要学习的精髓。


最近浏览: